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長時間蹲著以后再站起來,會突然感覺頭昏眼花、雙腿發軟,甚至是眼前一黑,稍不注意還有可能會暈倒。對此,有人認為是蹲久了雙腿發麻所引起的,也有人認為與貧血以及低血糖密切相關,要適當多吃一些紅糖進行緩解,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可能與低血壓以及心臟健康異常密切相關,應該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那么,猛地站起來頭暈眼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否是貧血所造成的呢?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在貧血的影響下,確實會出現上述相關現象,但絕大多數身體健康的人也同樣會有這樣的體驗,關鍵原因還是在于自身體位的改變,在體位改變的影響下,血壓水平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但這一變化卻無法跟上自身的動作。人們在保持蹲姿的時候,腿部的血管會受到肌肉以及整個身體重量的壓迫,此時機體的血液流速就會有所變緩,而突然站立,大腦會首先產生反應,然后血壓反射調節機制才會通過接收大腦發出的指令,來迅速調節體內的血流分布,進而使血壓水平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又由于體液反射調節會稍微滯后于神經調節,因此很多人就會出現暫時性的身體不適,不過一般在稍微調整休息一小會兒后,就會得以恢復。
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過于頻繁出現此類癥狀,真正應該留意的則是體位性低血壓。對于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由于血壓調節機制會受到損壞,因此就會頻繁感到頭暈、腳麻以及眼前發黑等不適,而這一系列癥狀表現在臨床上就被稱為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在情況較為危險的時候,甚至還會有暈厥摔倒的風險。
體位性低血壓作為一種人們在快速站立時,體內血壓水平急劇下降的病癥,臨床上給出的標準判斷為保持站立后收縮壓相較平臥時下降20mmHg,亦或是舒張壓下降10mmHg。
如果大家想要盡可能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的出現,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注重休息,避免處于過度疲勞的狀態,同時也要盡可能規避長時間下蹲或站立;其次,在起床的過程中也要盡可能動作緩慢,可以稍微做一些舒展運動后再起床活動;另外,平日里要注重體育鍛煉,提高機體抵抗力,免疫力;最后還要注重飲食調理,避免吃的過飽或過少。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有利于血管擴張以及降低血壓水平的藥物,比如利尿劑、降壓藥等,也容易使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現象,因此這類人群在服用藥物后一定要注重休息,避免進行過于猛烈的活動,如果在起身后有相關的不適癥狀,那么一定要第一時間休息調整,必要時也要與醫生進行及時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