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雞蛋羹是我們常做給孩子吃的食物,為了讓雞蛋熟得快,口感嫩,常常會在它的表面,糊上一層保鮮膜。
但不少爸爸、媽媽會有質疑,保鮮膜真的可以和食物一起高溫加熱嗎?安全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這樣的擔心并不是沒有道理,保鮮膜要是用錯了,真有可能給孩子的健康帶來風險。
用保鮮膜蒸煮、加熱食物
潛在的兩大風險
我們在給孩子蒸雞蛋、做輔食的時候,會把食物和保鮮膜一起放進去蒸。其實大部分的保鮮膜都不適合長時間、高溫加熱使用。
PE 保鮮膜,高溫條件下會有致癌物析出風險
我們在市面上最容易買到的保鮮膜,就是 PE 材質保鮮膜,這種材質本身是很穩定的。
但當它被加熱,發生軟化,甚至熔化過程里,可能會存在致癌物析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江西省食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對食品接觸保鮮膜的研究發現,隨著溫度升高、接觸時間變長,PE 材質保鮮膜會有析出多環芳烴(PAHs)的風險。
多環芳烴是 100 多種多環化學結構式的總稱,其中有 16 種 PAHs 物質被認為具有高致癌性。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各大品牌 PE 保鮮膜的使用說明書上,都提到高溫使用不要接觸食物,不要長時間蒸煮,就是為了更好防止析出多環芳烴(PAHs)進入食物的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
在給孩子蒸食物,比如蒸雞蛋羹時,保鮮膜上布滿水蒸氣,溫度非常高;這些和高溫保鮮膜密切接觸后的水蒸汽很容易滴落入雞蛋羹里面,有可能帶入有害物質。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含有增塑劑的保鮮膜加熱食物,會增加寶寶「性早熟」風險
增塑劑想必很多爸爸媽媽都聽說過,它們可能會干擾孩子體內激素合成,引起內分泌紊亂,增加孩子性早熟風險。
含增塑劑的保鮮膜,在高溫加熱時,增塑劑析出速率會很快。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由于市面上的大多數保鮮膜,都不可避免會使用到增塑劑,為了減少增塑劑對身體的影響,我國《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鮮膜》《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劑使用標準》等國家標準中,都對保鮮膜增塑劑的使用做出了嚴格的管理和要求,必須在安全范圍內合理添加。
并且要求對增塑化含量比較高的 PVC 保鮮膜應標有「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爐加熱」「不得高溫使用」等使用警示語。
為了孩子安全著想,我們盡量避免高溫蒸煮食物時,使用保鮮膜。
日常使用想要安全系數較高的保鮮膜,可以選擇檸檬酸酯類增塑劑制成的 PVDC 保鮮膜,性能會相對穩定,但也不建議高溫接觸到食物。
下面我們幫大家總結了市面上各種材質保鮮膜的特點,做成圖表,方便大家對比選擇。
如果分不清,那就記?。?span style="font-weight: 700; border: 0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不要在高溫條件下使用保鮮膜這一條就可以;除了以上化學因素,保鮮膜具有很好氣密性,加熱后,熱脹冷縮,會鼓起來,還容易燙傷我們。
不想用保鮮膜
如何選擇更好的替代品
如果爸爸媽媽對保鮮膜始終不放心,其實還有更安全的選擇。
1.硅膠密封蓋,蒸煮食物好助手
在食物加熱、蒸煮時,想要替代保鮮膜密封,我們可以用硅膠密封蓋替代,硅膠材質會更安全,也可以反復使用。
圖片來源:宜家
2. 防飛濺加熱罩,微波爐加熱食物好助手
微波爐加熱時候,防止飛濺,宜家這種可反復使用、PP 塑料材質的防飛濺加熱罩也是保鮮膜很好替代品。
圖片來源:宜家
3. 冰箱存儲時候,玻璃、陶瓷保鮮盒安全性更高
對于放入冰箱里面保鮮成品食物,我們可以用玻璃密封容器、耐熱的高硼硅密封罐、陶瓷保鮮盒,安全性會更高。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最后提醒大家,使用任何保鮮用具,最好都看一眼說明書。
別忘了把這篇 轉發到家族群、好友群,早一點讓大家知道保鮮膜安全使用方法。
參考文獻
[1] 焦遜,趙鵬,徐龍華,徐志祥.PVC保鮮膜中DEHP和DEHA向豬肉中遷移規律研究[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8,36(04):55-60.
[2] 王民生(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毒性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江蘇預防醫學》2011年7月第22卷第4期.
[3] 陳沙,喻俊磊,朱作為,等.食品接觸材料塑料中16種多環芳烴的遷移規律[J].食品與發酵工業,2020,46( 16) : 105 -109.
http://sf1970.cnif.cn/CN/10.13995/j.cnki.11-1802/ts.023912
[4]張永紅, and 郭春海. "PVC 保鮮膜中的 DEHA 在食品模擬物中遷移規律的研究." 河北化工 31.9 (2008): 4-6.
[5]楊濤, and 于同利. "PVC 中增塑劑遷移和抽出問題." 塑料助劑 5 (2009): 13-15.
[6] "歐盟禁限兒童塑料玩具使用 6 種增塑劑." 工程塑料應用 33.8 (2005): 70-70.
[7] 曹國洲, 肖道清, and 朱曉艷. "食品接觸制品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風險評估." 食品科學 31.5 (2010): 325-327.
[8] Bhunia, Kanishka, et al. "Migr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from packaging polymers during microwave,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and storage."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12.5 (2013): 523-545.
[9] Arvanitoyannis, Ioannis S., and Loulouda Bosnea. "Migr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to food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44.2 (2004): 63-76.
[10] Svensson, K. "Legislation, control and research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on plastics for packaging food." 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11.2 (1994): 24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