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藥明康德發布2025年上半年正面盈利預告: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約人民幣207.99億元,同比增長約20.64%,其中持續經營業務同比增長約24.24%;預計實現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約63.15億元,同比增長約44.43%。
具體來說,藥明康德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85.61億元,同比增長約101.92%,其中包含出售聯營公司部分股權所得投資收益;利潤總額預計約99.07億元,同比增長約96.20%;每股收益預計約3.01元/股,同比增長約106.16%。
公告稱,上半年業績預增,主要因為公司持續聚焦獨特的「一體化、端到端」CRDMO業務模式,緊抓客戶對賦能需求的確定性,不斷拓展新能力、建設新產能,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和提高經營效率,推動業務持續穩健增長,高效極致賦能客戶并致力于將更多新藥、好藥帶給全球病患。
以半年報業績來看,藥明康德如約實現了去年給出的“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指引,且按此測算,2025年全年營收和凈利潤規模有望超過2023年水平。
對此,二級市場也直接給出認可:7月11日早盤,港股藥明康德大漲超10%,股價一度突破90港元,隨后盤中觸及漲停。
可見,藥明康德在經歷了去年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風波后,以全球生物醫藥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強大實力重回增長軌道,再次證明了自身發展的韌性和確定性。
凈利翻倍
藥明康德穩了?
從半年凈利下滑到翻倍,CXO一哥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走出了“陰霾”。
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85.61億元,同比增長約101.92%。相較于去年同期,這一表現堪稱亮眼。
2024年半年報里,盡管藥明康德在手訂單首次超過400億元,但當時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約42.40億元,還是同比下降了20.20%,這也是過去5年里,這家CXO首次錄得半年報業績下滑。
但藥明康德的恢復能力顯然也是“驚人”的。2025年半年報的凈利潤預期不僅實現了翻倍,其增速也明顯高于一季度的數據,后者是同比增長89.1%。
而在這一年里,《生物安全法案》、美國征收關稅等可謂風波不斷,時常擾動市場情緒,但藥明康德都扛住了。
細究這份亮眼的成績單,盡管超85億元的凈利潤里,出售聯營公司部分股權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支撐起了一部分,但營收的增長和多個核心指標的表現,依舊體現了其實力。
具體來看,藥明康德本期非經常性損益主要來自出售持有的WuXi XDC Cayman Inc.(下稱藥明合聯)部分股票,預計收益約32.1億元。
今年1月份,藥明康德發布公告稱通過兩次大宗交易出售其間接控股子公司持有的聯營企業藥明合聯共計86,000,000股股票。從規模上看,此次出售的股份約占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7.17%,累計成交金額約24.26億港元(不包含手續費等交易費用)。
如果扣除這些影響,藥明康德預計本期實現經調整歸母凈利潤約63.15億元,同比增長約44.43%,顯示了其核心業務強勁的增長動力。同時,藥明康德預計本期實現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55.82億元,同比增長約26.47%,與經調整歸母凈利潤增速相比主要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目前,藥明康德并未披露新的2025年業績指引,此前它曾預計2025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重回雙位數增長,同比增長10%-15%,整體收入預計突破400億元,達到415-430億元。
從此次披露的營收和業績增速情況來看,藥明康德想要實現全年目標,已經不難。
獨特模式+業務增量,
推動業績增長
對于這樣的業績表現,藥明康德在公告中將其主要歸結于持續聚焦獨特的“一體化、端到端”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業務模式,而這正是它在市場競爭中的關鍵優勢。
本質上來講,CRDMO模式就是一個“漏斗型”的管線,大量的早期項目再該平臺上可以為后期項目引流,實現不斷向下游轉化。
2024年,藥明康德R端合成小分子數達到46萬個,中后期的D&M階段管線新增分子則達到1187個,其中R到D轉化而來的分子有366個。可以說,這一模式確保了藥明康德在手訂單的持續增長,并提升了業務發展的確定性。
盡管此次業績預告中,藥明康德并沒有透露在手訂單情況,但從2024年年報的數據也可窺一斑。2024年,藥明康德整體在手訂單達到493.1億元,同比增長了47.0%。
從貢獻收入的地區來看,海外市場歷來是藥明康德收入的主力軍,這一點在上半年業績情況中應該也不會變。
有報告分析稱,海外生物醫藥投融資恢復節奏早于國內,因此CXO海外需求改善節奏快于國內。而Biotech融資改善,從資金的注入到轉化對產業鏈客戶的詢單、訂單以及產業鏈公司收入,大概需要2-3個季度,因此CXO訂單和業績改善節奏的把握可基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番業績預增公告中,藥明康德還提到了“不斷拓展新能力、建設新產能,持續優化生產工藝和提高經營效率。”這一點或許也指向了其以多肽、寡核苷酸為代表的新分子業務(TIDES)。
有報告就指出,放眼全球,化學小分子藥物研發需求較穩定,以核酸、多肽、ADC等領域則在近些年迎來快速發展,有望成為2025年及未來數年國內CXO的重要增長驅動力。具備新興業務能力,是承接這些增量業務的前提條件,技術布局早、產能規模充足的佼佼者有望從中分得大部分增量業務。
身為CXO一哥的藥明康德,正緊緊抓住這一機遇。2024年,藥明康德TIDES業務收入達到58.0億元,同比增長70.1%。而在2021年,這一數字僅為1.15億美元(按當年年底的匯率換算成人民幣,約為7.33億元)。
短短4年間,TIDES業務便增長超8倍,成為了藥明康德新的增長點。截至2024年底,藥明康德TIDES在手訂單同比增長103.9%。
同時,藥明康德正在不斷擴建產能,以承接更多的業務需求。2024年底,其多肽固相合成反應釜總體積增加至41000L,預計2025年底將進一步提升至超100000L。
而從2024年年報披露的來看,藥明康德亦在加速推進全球D&M產能建設,預計2025年資本開支達到70-80億元。
具體而言,將持續投入瑞士庫威基地,該基地在2024年期間口服制劑產能翻倍;將持續推進美國米德爾頓基地建設,計劃于2026年底投入運營。2024年5月,新加坡研發及生產基地正式開工建設,該基地一期計劃于2027年投入運營。
從年初至今,藥明康德在A股市場上已經累計漲超40%。眼下,這份業績預期披露后,來自資本市場的反饋,再度反映了投資者對CXO行業復蘇的預期。
隨著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回暖,以及國內創新藥行情持續火熱,多重利好共振之下,藥明康德無疑有望駛入增長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