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幾乎是所有家長在養育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家長會歸因為肚子受涼了,容易忽視引起腹瀉的真正原因。4月19日,在2024年輪狀病毒科普宣傳周啟動儀式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健康教育科主任游川提醒,當孩子腹瀉,甚至出現脫水、大便呈蛋花樣,還伴有嘔吐、發燒時,就要警惕可能是感染了輪狀病毒。
數據顯示,輪狀病毒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嚴重脫水性腹瀉的首要病因,幾乎每個3—5歲前的兒童都感染過輪狀病毒。年齡越小的寶寶在感染輪狀病毒后的病情可能越嚴重。兒童感染輪狀病毒后,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主要癥狀為嘔吐、腹瀉、發燒,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死亡等極端后果。從長期影響來看,輪狀病毒導致的胃腸炎可能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大腦發育。
首都兒科研究所病毒學研究室錢淵教授指出,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可發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季節,以秋冬季多見,發病高峰一般為11月至次年2月,因此也被稱為“秋季腹瀉”。
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以糞-口傳播為主。“糞口傳播并不是一個孩子吃了另一個孩子的排泄物。”錢淵教授解釋說,感染輪狀病毒后,孩子腹瀉次數多,糞便中攜帶的病毒會通過各種途徑來到周圍環境中。輪狀病毒特別穩定,很難被殺死,便會在環境中長期生存,孩子們相互接觸、玩耍的過程中就被傳染了。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的照護者也會感染輪狀病毒,但不發病。如果孩子明確感染了輪狀病毒,家長也需要做好防護,勤洗手,避免更大范圍的傳播。
除傳播途徑多,傳染性極強外,輪狀病毒令家長頭痛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寶寶一旦感染沒有特效藥醫治。《兒童輪狀病毒胃腸炎免疫預防專家共識2024年版》指出,已有的研究表明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目前預防輪狀病毒胃腸炎的有效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應從寶寶6周齡開始盡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目前中國境內上市的輪狀病毒疫苗共有3種,包括進口五價輪狀病毒疫苗、國產三價輪狀病毒疫苗和國產單價輪狀病毒疫苗。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保健科鄭東旖醫生建議,新生兒父母們可以在寶寶1月齡接種乙肝疫苗第二針的時候向社區醫院醫生咨詢輪狀病毒疫苗的相關信息。爭取在首個感染高峰來臨前就給孩子接種上,給到寶寶更好的保護。
啟動會當天,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組織權威專家團隊編寫的《嬰幼兒感染性腹瀉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10條》同步上線發布。該信息的發布為醫務工作者提供了科學規范且可實操的嬰幼兒感染性腹瀉全病程防治指導,有助于為嬰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科學指導。
附:嬰幼兒感染性腹瀉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嬰幼兒腹瀉是兒童常見疾病,6月齡~2歲嬰幼兒最容易發生腹瀉,易引起兒童營養不良,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
2.嬰幼兒腹瀉按病因可分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兩類。嬰幼兒容易患腹瀉與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機體防御功能差及人工喂養等易感因素有關。
3.嬰幼兒感染性腹瀉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腹瀉,病原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
4.預防感染性腹瀉要從預防消化道傳播入手,養成飯前便后標準化洗手的習慣,注意飲食、飲水、食具衛生,流行季節避免或減少與可能感染者接觸。
5.我國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的病因以病毒感染,尤其是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
6.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是預防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有效手段。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從6周齡起盡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早接種早保護。
7.嬰幼兒腹瀉期間應該補充足夠的口服補液鹽以預防或治療脫水。
8.嬰幼兒腹瀉期間應鼓勵患兒進食,可少食多餐,以易消化的流食為主,避免高糖、高脂和高粗纖維食物。
9.嬰幼兒腹瀉期間要加強臀部皮膚護理、做好日常隔離消毒工作、減少家庭內或醫院內傳播風險。
10.無脫水和輕度脫水的患兒可居家治療,如出現頻繁嘔吐、脫水體征明顯、神志改變等情況必須及時送醫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