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發育行為門診中,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反映,孩子在說話時不太清楚,比如,將“哥哥”說成為“得得”,“房子”說成“黃子”,“婆婆”說成“伯伯”。順義婦兒醫院兒早中心彭晶晶介紹,上述情況有可能是構音障礙的表現。家長需糾正孩子的發音,并鍛煉雙唇技巧。不及時糾正構音障礙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及心理健康。
什么是構音障礙?
構音障礙是指由于構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結構異常,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發音障礙以及雖不存在任何結構、神經、肌肉、聽力障礙所致的言語障礙。主要表現可能為完全不能說話、發聲異常、構音異常、音調和音量異常和吐字不清,不包括由于失語癥、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聽力障礙所致的發音異常。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如果孩子的發音器官存在發育不全或器質性病變,可能會導致他們發音不清或使他人難以理解,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如不自信、退縮和孤僻等。
如何糾正構音障礙?
首先,家長應示范正確的發音,并鼓勵孩子模仿和勤加練習。
其次,家長可以指導孩子鍛煉發音所需的雙唇技巧。以聲母p和b為例,家長可以讓孩子嘗試將紙條置于嘴前,雙唇用力吹氣使紙條飄起,發出清晰的“p”音;而發“b”音時紙條幾乎是不動的。這種練習可以幫助孩子掌握發“p”、“b”音所需的爆破力和雙唇技巧。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在發音時將手放于嘴前,讓孩子更加明確感受到兩者的區別。
在發音練習中,家長還可以結合韻母進行發音,如“p—i皮”、“p—a啪”等單字,并逐步增加難度進行詞語和句子的朗讀。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鼓勵孩子多聽、多說、多讀,特別是多接觸標準的語音材料,如兒歌、故事等。這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熟悉正確的發音模式,還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整個糾正過程中,家長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避免過度批評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
為了糾正兒童發音不清的問題,家長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發音原因、發音區別、訓練方法和環境等。家長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孩子糾正發音,幫助他們獲得更清晰、準確的語音表達能力。如果問題持續存在,建議尋求專業語言治療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