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三五好友相聚小酌,人間喜樂盡在杯中。而在日常生活中,孕媽媽們也不可避免要進入一些社交場合,若吃了含有酒精的食物或者飲品,該怎么辦?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劉雙萍主治醫師、產前診斷和胎兒醫學科副主任熊鈺為我們科普!
產前酒精暴露危害大
酒精是一種已知的致畸劑,產前酒精暴露會干擾胎兒的正常發育,導致不良的出生結局,以及造成胎兒酒精譜系障礙,其涵蓋從輕度到重度一系列終生殘疾,包括各種特征性的面部畸形、生長受限、認知障礙、神經行為障礙及畸形、結構性先天性畸形和其他異常。因此,必須引起重視。
酒精對胎兒的影響
酒精會穿過胎盤,在母親和胎兒體內的濃度幾乎相似,而且胎兒的酒精代謝比母親慢,因此胎兒血液中的酒精存在時間可能比母體更長。
但并非所有在懷孕期間接觸過酒精的出生兒童都會受到不良影響,主要與飲酒的模式和數量、攝入時間、暴露時胎兒的發育階段以及社會行為風險因素等相關。
?懷孕最初3-6周,被確定為影響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胚胎在孕8-12周內快速發育;在妊娠最后2個月,出現第二次生長突增。
?孕婦在懷孕早期飲酒,會導致嬰兒面部特征異常和重要結構異常(包括腦部異常);妊娠中期飲酒,會增加自發性流產的風險;妊娠晚期飲酒,主要影響體重、體長和腦發育。
?生長和中樞神經系統問題(例如低出生體重、行為問題),可因懷孕期間任何時候飲酒而發生;嬰兒的大腦在整個懷孕期間都在發育,隨時可能受到酒精的影響。
禁酒是最安全選擇
雖然在懷孕期間飲用少量酒精,對胎兒的潛在危害仍存在不確定性,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定義“低度飲酒”的閾值,所以從備孕開始就禁酒是最安全的選擇。
常見問答
01
含少量酒精成分的飲料、食物,孕媽媽能吃嗎?
其實和國外相比,我國大部分孕媽媽從備孕起都會主動遠離酒精,大家更擔心的是飲料和食物中的“酒”。
甜酒、某些糕點(如蛋黃派)、酒心巧克力、糟鹵菜等,其實都含有酒精,偶爾吃一點問題不大,不用太焦慮。但是,不要經常吃含酒精的食品,能夠不吃就應盡量避免。
至于平時燒菜用的料酒,在高溫下大多可以揮發,如果實在焦慮,建議多烹飪一會兒或盡量少用,且不可以用白酒。
02
孕早期接觸少量酒精,要緊嗎?
女性在懷孕早期接觸少量酒精的情況并不少見,特別是一些意外懷孕。這些孕媽媽可能擔心酒精會對胎兒造成傷害,有些人甚至因此要求終止妊娠。
其實,妊娠早期少量飲酒并不是終止妊娠的指征。是否終止妊娠,還需全面考量。
03
產婦吃醪糟,會影響喂奶嗎?
部分地區有產婦月子里吃醪糟的習俗。醪糟,又叫“酒釀”,含有酒精。由于酒精的零級藥代動力學特征,母乳中不會積累酒精,母乳中的酒精含量隨著飲用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研究發現,母體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米酒類飲食后20分鐘達到峰值,然后幾乎呈線性下降。
一般來說,建議母乳喂養時不要吃醪糟,或者吃后應至少等待2小時,再進行母乳喂養。
總之,在懷孕期間,包括備孕階段,沒有已知的安全飲酒量。在整個懷孕期間,飲酒都可能會帶來不良影響,酒精經過胎盤,濃度幾乎不會降低,因而不建議孕產婦飲酒,且要盡量遠離含有酒精的飲食。
資料:健康上海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