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醫療領域成為反腐的重點領域。根據塞柏藍的不完全統計,今年至今,全國已有至少155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
除了“落馬”的院長、書記之外,被查的科室主任更是眾多。今年5月31日,山西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介入導管室主任徐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長治市監委監察調查。
截至發稿,對于徐波的調查尚未有任何結果公布。而進入下半年,醫療反腐的浪潮仍在席卷全國。
近日,廣東、廣西等地醫院內部印發相關文件,加強醫療反腐自查力度。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些文件是配合今年5月國家十四部委聯合發布的《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具體落實的。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就印發了一份《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該文件與國家十四部委的文件基本一致,國家本意在于規范行業。”
上個月,遼寧省衛生健康委等13個部門也聯合印發《遼寧省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要求健全完善行風治理體系,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根據要求,遼寧省將深入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聚焦骨科、血液凈化、心血管內科等重點科室,藥品、耗材重點領域,虛假就醫、醫保藥品倒賣等重點行為,實施重點整治,切實推進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
第一財經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隨著新冠疫情過去,今年以來醫療領域學術活動強勁復蘇,邀請專家講課進行學術交流、傳授知識,并支付一定的勞務報酬,是業內的普遍做法。
“正常的學術會議是一種促進學術合作交流的必要活動,只要合規就行。”南方地區某三甲醫院方面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我沒有聽說有哪些地方的會議因為新文件的出臺取消,我們醫院自己的學術會議也正常召開的。”
此外,針對日前傳言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深入開展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的實施方案,相關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勞務報酬角度,如何判斷是否合理,如果是付出勞動,獲得相應報酬,合理合法;但如果是假借學術講座名義而收受醫藥企業不正當利益,那肯定是不合理合法。國家打擊的顯然是后者。”
上述律師還表示,關鍵的問題不在于出臺文件要求清退講課費的形式,主要在于如何建立起一個預防醫藥腐敗的長效機制,通過良性循環的制度,來避免這種不當的利益輸送。
今年以來,醫療領域的學術會議確實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某企業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現在幾乎每周都會收到五六個會議的贊助邀請。“贊助已經到瘋狂的地步,全部參加肯定承受不了。”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以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今年9月某地舉行的學術會議為例,企業贊助費用在5萬元至120萬元不等,衛星會的贊助費用在10萬元至25萬元不等。
贊助雖然是企業的自愿行為,但是也有企業表示,一般如果收到醫院的活動贊助邀請,企業礙于情面總是“很難拒絕”,通常情況下都會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