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患兒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自治區醫保局供圖)
本網7月9日訊 (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梅剛)“終于盼到這一天了,孩子又可以聽到聲音了。”7月2日,小聰的父親劉先生禁不住紅了眼眶,一個勁兒地向在場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
當天,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14歲的小聰接受了第二次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這是內蒙古首例享受人工耳蝸納入醫保報銷的參?;颊摺D壳埃÷數难哉Z識別率超過90%,能夠進行正常語言交流。
2013年,有聽力障礙的小聰經過檢查被診斷為雙側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2015年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左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今年,小聰父母發現孩子右側聽力持續下降,再次來到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救治。
自治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劉智勇作為主治醫生,告訴小聰父母,國內最新款的第六代人工耳蝸不但降價,更重要的是納入內蒙古基本醫療保險范圍,患者可以享受醫保報銷了,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好的產品。
據了解,內蒙古約有31萬名聽力殘疾人群,植入人工耳蝸是目前治療耳聾的有效方法。然而,動輒數十萬元的醫療費用讓不少患者望而卻步。從7月1日起,內蒙古將人工耳蝸費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極大地減輕了聽障患者的經濟壓力。加上之前人工耳蝸集采中選結果在內蒙古落地執行,聽障患者將獲得大幅降價和醫保報銷的雙重利好,越來越多的聽障患者將回到“有聲世界”。
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治區醫保部門前期通過基金測算、專家論證、現場調研等過程,將人工耳蝸及時納入醫保乙類報銷范圍,切實減輕聽力殘疾人群接受植入人工耳蝸的負擔,讓他們重獲新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