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藥師在值夜班時,發現急診患者不少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前來就診,基本上用藥也是大同小異,出于興趣,我查閱了相關資料。
普通感冒,即狹義上的上呼吸道感染,以急性鼻咽炎為主,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見類型,發生率較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尤其年幼兒,多呈自限性。
臨床上感冒藥使用存在的問題
匯總門急診處方情況可知,臨床上感冒藥使用常見以下三類問題:
1、重復用藥
如含退熱成分的復方感冒藥與退熱藥聯用。
2、不合理聯用
給無發熱患者使用含退熱成分的復方感冒藥。
3、盲目用藥
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感冒藥等,以致超量用藥并增加不良反應。
剖析復方感冒制劑
目前常用的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即一個藥品里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有效成分。常用復方感冒制劑組分如表:
盡管不同的復方感冒藥藥名不同,但大多有著相同成分, 如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煊酶忻八?,極易造成重復用藥、相同有效成分過量。
看準癥狀選對用藥
患者用藥時應當注意什么呢?請務必關注用藥時機、用藥劑量、特殊人群、替代治療這四方面:
用藥時機
感冒治療應為對癥治療,不可隨意用藥!對癥治療參考如下:
1、早期僅有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如鼻塞、流涕、打噴嚏等時,可選用麻黃堿和撲爾敏的復方組合。
2、當在上呼吸道“卡他癥狀”基礎上出現咳嗽、全身酸痛、發熱等癥狀時,建議服用含鎮咳成分和解熱鎮痛成分的感冒藥。
3、普通感冒用藥不應超過七天,一周后上述癥狀未明顯好轉或消失,應及時前往醫院明確診斷,給予進一步治療。
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針對普通感冒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故無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用藥劑量
根據我國現有資料,對乙酰氨基酚每日用量不超過2g!所以感冒藥不應自行混用!
肝損傷是對乙酰氨基酚的常見不良反應,過量使用、長期用藥或者用藥期間飲酒會增加其肝損傷風險。
還需注意的是,小兒肝臟解毒和腎臟排泄等功能的發育尚不完善,用藥不當較易引起不良反應。
特殊人群用藥
01、妊娠期或哺乳期
孕婦應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響胎兒發育或孕期延長。妊娠3個月內禁用愈創木酚甘油醚。苯海拉明、金剛烷胺等藥物可通過乳汁影響幼兒,故哺乳期婦女禁用。
02、駕駛員、高空作業者
特種作業人員慎用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抗膽堿能的感冒藥,因其可導致神經功能一過性紊亂、注意力不集中等。
03、糖尿病、青光眼、嚴重心臟病患者
這幾類患者慎用含有偽麻黃堿成分的感冒藥。
04、呼吸功能不全患者
應慎用含可待因、右美沙芬的感冒藥,其中樞鎮咳作用會影響痰液排出。
05、肝腎功能不全、血小板減少、有出血癥狀者
應慎用含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的感冒藥,因為非甾體抗炎藥的不良反應常表現為胃腸道、肝、腎損害。
替代治療
普通感冒具有自限性,若癥狀較輕則無需治療,通常在2至3日后變稠涕, 5至7日可痊愈。若癥狀明顯影響日常生活時則需服藥,以對癥治療為主。
注意休息、空氣加濕或適當補充水以減少鼻通道和喉嚨的干燥、避免繼發細菌感染等。
結語
由于個體差異較大,感冒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處方藥外,應在醫生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遵從當次醫囑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