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白天排尿次數為4—6次,夜間排尿次數為0—2次,尿頻是指單位時間內排尿次數增多,尿急是指排尿時有難以控制的急迫感,一旦有尿意就需立即排尿的現象。尿頻、尿急可以是生理性的,患者無相關器質性病變,如飲水過多、天氣嚴寒等;也可見病理性情況,如泌尿系感染、膀胱過度活動癥、間質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等。
尿頻、尿急,很多人認為就是“上火了”,自行吃點抗生素或口服清熱利濕的中成藥,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尿頻、尿急需要辨證論治,不能一味地清熱利濕,更不能濫用抗生素,下面為您具體談談尿頻、尿急不同類型的養生調護及防治, 如有不適,請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膀胱濕熱
多見于中青年女性急性尿路感染,起病急,病程短,癥見尿頻、尿急、尿熱、尿痛,外陰瘙癢,小腹脹滿,無發熱惡寒,舌苔黃膩,飲食上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煎炸燒烤食物,清淡飲食,不要久坐、憋尿,多飲水,可以用白茅根30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煮水代茶飲,功效:清熱利濕,利尿通淋,穴位按摩可點按陰陵泉穴,位于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
肝郁氣滯
多見于育齡期女性,癥見尿頻、尿急,無尿熱尿痛,情緒低落,容易緊張,有強迫癥,睡前必上廁所,但尿量不多,應注意調暢情志,勞逸得當,可以多吃一些疏肝理氣食材,如黃花菜、花菜等。可以用玫瑰花10克、月季花10克代茶飲,功效:疏肝理氣。可以做擴胸運動,用兩手的大魚際叩擊膻中穴位。
《黃帝內經》云:“膻中者,臣使之官, 喜樂出焉。”叩擊膻中可以起到寬胸理氣,調暢情緒的作用,膻中穴位于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心腎不交
多見于反復尿路感染患者,癥見尿頻、尿急,心煩急躁,失眠多夢,上熱下寒,注意規律作息,不要熬夜,可以多吃一些養陰清熱食材,如百合、銀耳等。可以用白茅根15克、黃連3克、肉桂1克煮水代茶飲,功效:清熱利濕,交通心腎。
可以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或練習呼吸吐納。穴位按摩可選擇涌泉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具有引火歸元的作用。
腎陽虧虛
多見于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反復使用抗生素或寒涼藥物,癥見尿頻、尿急,畏寒肢冷,夜尿頻多。可以用肉桂3克,干姜3克代茶飲,功效:溫補腎陽。
穴位按摩可選擇關元、氣海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也可以選擇腎病科健脾益腎穴位貼敷或隔物灸、直接灸治療,效果更佳。
脾氣虧虛
多見于太陰脾虛體質患者,癥見尿頻、尿急,小腹下墜,乏力倦怠,懶言聲低,納差,食療建議食用一些健脾益氣的食材,如山藥、砂仁、白扁豆等。代茶飲可以用生黃芪10克、黨參10克,炙甘草6克,功效:健脾益氣。穴位按摩可點按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
瘀熱互結
多見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患者,癥見尿頻、尿急,排尿不暢,小便渾濁,小腹脹滿,陰囊潮濕,舌暗紅,食療建議食用一些清熱利濕的食材,如生薏米、赤小豆等,也可以食用涼拌蒲公英,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煎炸燒烤食物,代茶飲可以用梔子6克、生山楂6克、白茅根15克,功效:清熱利濕,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