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保溫杯里泡枸杞,將其視為日常養生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化中,枸杞似乎一直跟養生“綁定”在一起。
網上一直流傳枸杞有增精、降糖功效,主要是認為枸杞中的多糖成分可以幫助養腎、調節血糖。
事實上,雖然有不少研究表明枸杞多糖確實能起到作用,但這些研究主要基于動物和細胞實驗,與人體的復雜生理系統相比存在差異,結果自然不能簡單套在人體上。
另一方面,實驗中使用的枸杞提取物與我們日常食用的枸杞也不能簡單等同,普通人很難通過吃枸杞來達到實驗中的劑量,產生明顯的效果。
適量吃枸杞確實對健康有好處,但不應夸大其效果,也并非每個人都適合食用。
特別是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若聽信網上的建議而擅自停藥,僅依賴枸杞,可能會極大增加血糖失控的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大內科主任劉友章教授也指出,枸杞中含有的多糖等活性成分確實有助于降低血糖,并且其血糖升高指數較低,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但僅僅依賴枸杞來控制血糖是不切實際的。枸杞雖有其益處,但主要還是作為輔助治療的一部分,而非單一或主要的治療手段。
二、研究發現,吃枸杞真正的好處是這2個
在中國傳統醫學中,枸杞被贊譽為“不老果”,早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描述了枸杞的多種益處:“枸杞久服堅筋骨,健身不老,明目安神,令人長壽”。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枸杞的明目作用。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研團隊在營養學雜志《Nutrien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每周5天服用28克枸杞,持續三個月便能有效補充類胡蘿卜素,效果比保健品還好。
該研究針對的對象是45歲至65歲的健康成年人,參與人員被分為兩組,一組服用枸杞子(28g),另一組服用葉黃素(6mg)玉米黃質(4mg)保健品。
經過每周5天,連續3個月的服用后,研究團隊發現,服用枸杞的人黃斑色素光密度顯著升高,而服用保健品的人則未發現該差異。
黃斑色素光密度與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相關,而AMD是全球范圍內第三大致盲性眼部疾病。
因此,該研究結論可證實,適量服用枸杞對于保護健康成年人的眼底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枸杞的明目作用并非無稽之談。
除了明目作用,另一項新加坡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在飲食中加入枸杞可以進一步改善血脂譜,從而有助于降低長期心血管病的風險。
該研究發現,參與試驗的中老年人進行了16周的健康飲食,在此基礎上,每日額外每日食用15g干枸杞可促使“好膽固醇”顯著增加,遠期心血管風險降低了,同時血管也減緩了衰老速度。
既然枸杞的明目、降脂作用被證實,那么日常生活枸杞是干吃好還是泡水好呢?
直接嚼食枸杞子能更充分地吸收其營養成分,泡水的話雖然簡單方便,但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溶出。最好在喝水后將泡過的枸杞子吃掉,以分獲得其營養和保健效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主任高鍵提醒,由于枸杞的顏色是由天然色素形成的,熱水泡容易使枸杞變色,天然色素成分被破壞,營養價值也會因此降低。
可以選擇在泡水時加入一片維生素C。這樣既可以調節水的酸度,又可以防止氧化,從而保持枸杞的色澤和營養成分。
三、枸杞不能和這個搭配食用!3類人不宜吃
盡管枸杞對健康有益,但需要注意的是,與某些藥物搭配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副作用。
《歐洲心臟雜志》上的一份病例報告警示,在服用心血管藥物氟卡尼和華法林期間飲用枸杞茶可能會引發中毒。這是因為枸杞可以抑制多種能夠代謝華法林和氟卡尼藥物的酶,導致中毒的發生。
研究表明,大劑量(超過6~12克)的枸杞可能會顯著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可能引發皮下出血等危險情況。
因此,在服用藥物期間,尤其是抗凝藥物時,應謹慎食用枸杞,以避免可能的不良反應。
除了不能和心血管藥物一起服用,3類人也不宜食用枸杞。
1.身體有炎癥的人
枸杞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適合免疫力較低、四肢發冷的人群進補。但對于肝火較旺或存在炎癥的人來說,過量食用枸杞可能加重病情,對身體造成二次損傷。
2.脾胃虛弱的人
枸杞含有豐富的多糖、鍺等有益物質,能提高免疫力。但對于脾胃虛弱的人來說,過多攝入枸杞可能加重脾胃的消化吸收負擔,導致腹瀉或腹痛等疾病。
3.感冒發燒的人
感冒、發熱時身體處于實熱狀態,此時食用枸杞可能會加重發熱,因為枸杞具有溫熱身體的作用。因此,感冒發燒時不宜食用枸杞。特別是對于脾虛有濕及腹瀉者更應避免食用枸杞。
總結:枸杞藥食兩用,具有諸多益處,但在食用時應注意適當原則,高危人群應謹慎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食用方式和量,并避免與藥物相互作用,以確保安全健康。
參考資料:
[1]《枸杞真能明目!加州大學臨床研究發現,每天28g枸杞或有助于防止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效果比保健品好》.奇點網. 2022-02-05
[2]《枸杞可調脂!?新加坡研究》.中國循環雜志.2021-05-19
[3]《一張枸杞“吃法排行榜”,中醫最推薦的并不是泡水喝》.生命時報.201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