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古以來講究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其實睡眠問題由來已久。“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優美的詩句也掩藏不住大詩人們失眠的憂愁。入睡困難,睡著后容易醒,醒后再難入睡...古今中外,失眠反復折磨著我們。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睡眠障礙率達27%,而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更高達38.2%,超3億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且該數據仍在逐年上升。因失眠就診的人群更趨于年輕化,甚至不乏很多青少年學生黨。
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的睡眠,成為當代人面臨的重大難題。今天,小編就用你問我答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嘮嘮“睡眠、失眠”的那些事。
Q:我的睡眠時間夠么?
A: 成年人每晝夜一般需要6~8小時的睡眠時間,兒童和青少年需求更多,但個體差異較大。大部分學者認為:在規律作息的情況下,早上自然醒來,精力充沛狀態下每晚平均經歷的睡眠時間,就是您的睡眠時長需求。
Q:為什么別人著床就打呼,而我輾轉反側睡不著,稍有動靜就會醒?
A: 好的睡眠應上床不久即能入睡,入睡后20~30分鐘內進入深度睡眠。深度睡眠與身體功能的修復和記憶的形成密切相關,通常占整晚睡眠時長的15%~25%(如每晚睡眠時長8小時,深度睡眠70~120分鐘)。深睡眠在整晚的分布以前半夜為主,如果前半夜不睡或者夜間頻繁轉醒,那深度睡眠時長往往不夠。目前很多便攜式電子設備都可以提供自己入睡后全面的睡眠信息以供參考。
Q:黃粱一夢OR夢筆生花,做夢究竟好不好?
A: 做夢是睡眠中的正常現象,通常人們在快速眼動期的夢境鮮明,甚至能在夢中體驗喜怒哀樂。非快速眼動期的夢比較朦朧模糊。每晚我們處于快速眼動期的時間占15%~25%。不同個體對做夢的感知程度差異較大。有人會說“一個晚上都在做夢”,有人覺得自己“從來不做夢”,這些都屬正常。但如果夢境過于激烈引起反復驚醒,伴有心悸盜汗,或隨夢境出現異常動作、極度疲乏感,則提示有疾病隱患,需重視并就醫。
Q:失眠的人,如何找回自己的睡眠?
A: 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通過改善環境、睡眠習慣等一般可緩解短暫睡眠障礙。比如保持環境安靜、黑暗,冷熱適宜。晚上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茶等,不吃得過飽。睡前不長時間玩手機、電腦,尤其是藍光屏幕,以免干擾褪黑素分泌影響睡眠,避免劇烈運動。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建立規律作息時間。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等壓力成為大多數中青年失眠的主要原因。學習有效管理壓力的技巧,可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參加興趣小組或戶外活動等。如失眠問題持續,且情緒問題是主要原因,可考慮尋求心理咨詢。
Q: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失眠?
A: 近年來涌現出很多非藥物治療失眠的辦法,包括認知行為治療、音樂療法、光照治療、放松療法等。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中也提到了重復經顱磁刺激和電療法等物理治療方法。
“美國海軍睡眠法”,近年流傳較廣,據說可以幫助士兵在極端高壓環境下快速入睡。步驟如下:
1首先放松臉部肌肉,包括眼睛周圍、舌頭、下巴;
2然后讓肩膀盡量下沉,同時放松上臂、下臂和手部的肌肉;
3慢慢地專注于呼吸,呼氣時想象自己排空了肺部的一切氣體;
4繼而,想象自己的腦袋變得越來越輕,逐漸消失在床上,想象自己躺在藍天下平靜湖面的小船上,或漆黑房間內的天鵝絨吊床上;
5如果思緒開始游蕩,嘗試重復默念“不要想”10秒,直到注意力重新集中。
這個方法對睡前緊張、過度擔心是否能睡著的人比較有效。
Q:安眠藥能不能吃?
A: 長期備受失眠折磨的人,在反復嘗試自我調節失敗后,內心對安眠藥物的向往與抗拒往往在不斷PK中。其實大可不必糾結,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通過藥物(主要是安眠藥物和改善情緒類藥物)改善失眠癥狀,但請切勿自行用藥,若服藥不當,容易導致藥物成癮或藥物的互相作用或加重失眠。
大多數失眠都不是病,希望大家都能擁有“春眠不覺曉”的睡眠。如果您長期有睡眠困擾,建議盡早前往專業的睡眠門診和醫療機構獲取最適合您的睡眠障礙診療方法。